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得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再次投入到战争中。在一声令下的召唤下,240万中国志愿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前往他们从未涉足过的朝鲜。
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尽管面对着敌人的强大压力,中国志愿军毫不畏惧,继续向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段历史铭刻于国人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志愿军前往朝鲜
这些浴血奋战、扬我国威的志愿军战士们用血与火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然而,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中却出现了一个叛徒,由于他的叛变,导致志愿军王牌部队6700余名战士伤亡,让赫赫威名的“万岁军”蒙羞。他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最可恨的叛徒谷中蛟。
谷中蛟的叛变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一个军人,他的行为遭到了无数人的谴责和唾弃。但是,人们也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叛变?最终又落得什么结局?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大叛徒。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能回顾往期视频。通过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
两军交锋,白马一战
1952年10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向坐落在铁原西北10多公里处的白马山发起了攻势,企图一举夺下这个地势险要的战略要地。
时至此刻,距离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联合国军和韩军早已领教过志愿军第38军的赫赫威名。自成立之后,第38军从东北一直打到云南,辗转11个省份,大半个中国都被它们走了下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该部队凭借着顽强勇猛的作战获得了彭老总亲笔写下的“38军万岁”的殊荣。从此,“万岁军”的威名伴随着38军的骁勇善战而闻名天下,成为了我军中的王牌部队。
如今,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再度奋起攻占白马山,展现出他们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国人心中,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彭老总亲笔嘉奖38军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成功穿插三所里和龙源里,死守松骨峰。这一举动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为抗美援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背靠南汉江,顶着联合国军火力上占据优势的反扑,出色地完成了战役掩护的任务。虽然38军取得了汉江南北岸的防卫战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同样是巨大的。为此,38军被迫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回到后方进行休整。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开拓创新。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正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践行了这一理念。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存于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时至1952年,朝鲜战场已然进入相持阶段,以阵地战为主。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一群山岭组成。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则连接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通过这条补给线可以直达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铁原。
由此可见,白马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注定会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焦点。
为了保障自身军事补给和防止志愿军进一步渗透发展,1951年秋季攻势时,联合国军从志愿军第42军手中重新夺回了白马山阵地,随后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坑道,并设置了地雷和障碍物。
此外,美军还向该地区派遣了飞机、坦克,同时在后方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这些措施让第42军在反攻时期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仅歼敌30余人,而韩军更将其称为“钢铁阵地”。
白马山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志愿军则不屈不挠,历经千辛万苦争夺该地区。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军队的英勇与牺牲,铭刻在国人心中,永不磨灭。
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驻守白马山阵地的是韩军第9师,正因如此,1952年5月22日第42军和第38军互换防区,为了夺取战争焦点——白马山阵地,决定让惯打硬仗的王牌部队38军发起进攻。
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军的战斗力低下是出了名的。担任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的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韩国军队往往对中国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就连韩军的盟友美国也看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志愿军了。然而,韩军的脆弱战斗力使得他们在与志愿军交手时鲜有胜绩。
面对这样的局面,第3兵团司令王近山放出了“牛刀杀鸡”的豪言。而此时的38军军长江拥辉为了拿下白马山,也做足了功课,早早调兵遣将进行战争动员,并备足了弹药和军需。只待一声令下,便夺取白马山阵地。
历史告诉我们,胜利往往属于那些准备充分、勇往直前的人们。
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在战争中展现出了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为抗美援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国人心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
王近山
出现叛徒,泄露军机
江拥辉将主要进攻任务下达给了114师。接到任务后,114师全体官兵都积极备战。
此时,志愿军已换装苏式装备,在重型武器的火力上已不再远远落后于联合国军。这使得他们更有信心攻克白马山。
历史不断向我们证明,技术的进步和装备的升级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障。志愿军不断改进自身装备,提高火力威慑力,在战争中获得了更多的胜利。
志愿军第3兵团第38军和114师就是用自己的壮烈和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成为抗美援朝事业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江拥辉将军
尽管114师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和万全的准备,但在战斗打响之前,却出现了一个叛徒——谷中蛟。那么,谷中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现存于美国国家档案处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KT3831号可知,谷中蛟原名谷中炼,是湖南人。
他于1949年参军,并在同年10月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接受政治训练。由此可见,谷中蛟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
他于1950年5月毕业后,被分派到38军第114师第3营第7连担任文化教员,属于副排长级军官。
在当时,参军并接受教育的人才十分稀缺而宝贵。谷中蛟也不例外,他是一位既有知识又有军事技能的士兵。然而,他的背叛行为却给114师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带来了重大损失。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保持忠诚、坚持原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当面临困难时,不应选择背叛和投降,而应该坚守信仰、奋勇前进,才能赢得尊重和胜利。
38军
谷中蛟于1950年7月跟随第38军抵达东北,于1950年10月25日从东北集安进入朝鲜。作为文化教员,他原本不用上前线,没有经历过危险,也没有得到过立功的机会。然而,对谷中蛟来说,参加部队只是为了满足升官发财的心愿,因此他就耍起了小聪明。
谷中蛟主动要求参加战前演练,表现得积极刻苦。他深知自己不会被派上前线,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做表面功夫。然而,他的表演很成功,作为一个文化教员,他数次请求上前线的行为在上级心中留下了好印象。
当时,38军计划投入两个营对白马山进行潜伏突击,其中就包括谷中蛟所在的3营。
突击队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同时也担负着率先发起进攻的任务。因此,决定采用自主请愿的方式,让战士们自愿报名加入突击队。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虚伪的行为和投机取巧的心态,最终会招致严重的后果。谷中蛟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叛了祖国和人民,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荣誉,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法逃避的责任和惩罚。
而志愿军官兵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忠诚、勇毅和英雄气概,他们的坚持和信念始终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信仰。
与旧时代的军阀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不同,攻坚危险的任务在我军中是至高无上的殊荣,只有一支在战斗中打下威名的部队才有资格担任此类任务。因此,这种任务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抢到的。
然而,谷中蛟又开始了他的表演,递交了请愿书并喊出震天响的口号。尽管心里明白自己作为文化教员的身份上级是不可能派他上前线的,但他仍然想通过表现来争取机会。
令谷中蛟没有料到的是,他的“赤诚”竟然真的受到了上级的关注。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谷中蛟被编入了突击队。
然而,他一时间却后悔莫及。如果上了前线冲锋,别说立功升官,甚至连小命都可能丧失;而此前自己虚假的表现,如果争取到了机会又不敢上,那谷中蛟也同样无法在部队里立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虚伪和投机取巧不仅会背叛信仰和原则,而且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军人应该坚守忠诚、勇毅和英雄气概,不怕困难、不退缩、不投降,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
志愿军官兵正是凭借着这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打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保家卫国战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志愿军绝笔书
随着进攻时间的临近,谷中蛟的恐惧也越来越大。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写好了绝笔书,他对死亡感到愈发恐惧。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谷中蛟最终下定了决心,走上了背叛祖国和人民的道路。
在朝鲜天气渐凉的10月初,114师运来了棉衣。然而,由于棉衣是消耗品,同时未来的战斗难免会有士兵伤亡,上级决定等这次战役结束后再发放棉衣,优先供给伤兵。
这一决策得到了各部队的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认为应该将棉衣省下来供给伤兵。
但是,谷中蛟却对此怒不可遏。他认为自己要上前线冲锋,甚至失去生命,而连一件棉衣都舍不得给他,这是不公平的。
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谷中蛟心中的最后防线。于是,趁着侦查道路的机会,谷中蛟跑到了韩军阵地前投降。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背叛和投降并不是一种勇敢或明智的选择,而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背叛和抛弃。军人应该具备高度的忠诚、爱国和信仰,坚定地奋斗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付出自己的血和汗。
志愿军官兵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这种信仰和精神力量,在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赢得了胜利,铸就了永恒的英雄传说。
谷中蛟原本想要背叛志愿军,投敌到敌人那边。然而,他被敌人当成了战俘,并在审讯报告中被记为“战俘是一名逃兵”。
在接受审讯时,谷中蛟毫不隐瞒地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38军的战略部署全部吐露,包括攻击的时间、目标以及火力部署。
同时,谷中蛟也提到了自己为什么会投敌的原因,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迟发棉衣。他像倒豆子一样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全盘托出。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战争中,背叛和投降都是不可饶恕的行为。军人应该具备高度的忠诚、爱国和信仰,坚定地奋斗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付出自己的血汗。
而谷中蛟则选择了投降,背叛了祖国和人民,并将自己所知道的机密信息泄露给了敌人。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我军的利益和形象,也对自己的名誉和尊严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决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必须坚持到底,不屈不挠地战斗到最后。
志愿军冬装
然而,在那个时期,我国百废待兴,全国男女老少都在苦苦支援抗美援朝。为了省下每一件衣服,完成作战任务后才会发放棉衣,因为战斗会造成部队减员。虽然谷中蛟如此不满,但他并没有为国家的困难和士兵的利益着想,反而选择背叛祖国。
在审讯中,谷中蛟透露了部队在后方整训期间70%的食物是高粱,30%是米面,辅食有大豆、土豆和花生。
而等到部队开往前线,食物比例改变为70%米和面粉,30%高粱。每5至6天,各单位能收到一次罐头肉补给,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肉。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全国上下都在支援着前线作战。同时也能意识到,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英勇的军人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需要全体国民的支持、团结和奉献。
在特殊时期,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和威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中国人民的自信和实力。
然而,谷中蛟的叛变导致了白马山战役的失利,使志愿军战士们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当时,谷中蛟只关心自己的荣华富贵,没有想过战友的生命、部队的荣誉和国家的利益。
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对整个团队、组织或者国家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谷中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背弃了自己的职责和信仰,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一个人应该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的同时,牢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一个军人、一个领导者的义务和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战役失利,叛徒下场
谷中蛟的叛变使得38军的进攻计划完全被敌人掌握,失去了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此时,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打还是不打?江拥辉军长有些犹豫。如果不打,那就太可惜了,准备这么久就为了这一锤子买卖。而打的话,要么趁着叛徒刚跑过去,敌人尚未辨别真假,还来不及调整部署之际提前进攻,打个措手不及;要么干脆再等十天半个月,令敌人松懈麻痹,情报失效后再打。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的胜利并非只靠武器装备和作战计划,更需要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随时根据形势进行灵活调整。
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勇敢决策,不断调整战略,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背弃信仰和责任,以个人私利放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仅是对自己的背叛,更是对整个团队和国家的背叛。
我们要始终坚守信仰和原则,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江拥辉将更改进攻方案的两个提议提交给兵团司令员王近山。考虑到提前发动进攻会导致部队仓促,所以王近山否定了第一个方案;而延后发动进攻可能会使我军陷入被动,同时增加我军消耗,所以第二个方案也被他否决。最终,江拥辉只能在王近山的命令下按计划发起攻势。
当时,38军已经完成了换装,为了加强114师的攻击火力,配备了182门火炮、17辆坦克、59门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机枪,可以说是除了飞机之外装备齐全。作为一位有名的悍将,王近山在战场上以勇猛著称。
他否决了江拥辉更改进攻计划的建议,并表示:“你拿这么大一把牛刀杀鸡,还哆嗦什么!”正是由于拥有这些重型武器,王近山才称这次战役是“牛刀杀鸡”。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领导者必须有魄力和胆略,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决策。在作战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武器装备的力量,是保证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战效率和减少损失。
在得到谷中蛟提供的情报后,韩第9师迅速对白马山防御做出了相应调整。他们不仅增派了部队加强白马山防御力量,同时还加固工事,将电话线全部埋入地下,阵前铁丝网由3层增至7层,并设置了大量地雷。
由于白马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军也不敢大意,接到韩军的求援后,急忙支援韩军9个炮兵营和44辆坦克。美国空军也从10月3日起出动大批轰炸机向谷中蛟提供的志愿军炮兵阵地位置实施集中轰炸。韩军得到了大量兵力和火力支援后,严阵以待。
10月6日晚上,志愿军突击队按照计划发起进攻,美空军则出动上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进攻部队、后方补给线和后方炮兵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10月9日,志愿军和韩军在白马山顶展开拉锯战。在战斗刚刚进行4天的时候,双方都已经投入了3个团的兵力,激烈程度远超志愿军的预期。
由于38军战前对战斗发展过于乐观,没有预留更多的后备力量,此时兵力运用已经捉襟见肘。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作战前的情报收集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面对敌人的调整和反击时,必须随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和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武器装备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战效率和保证胜利。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战计划要踏实、务实,不要产生过分乐观的心态,以免出现临时应变不及的局面。
上甘岭战役
在10月14日,白马山战役陷入拉锯战的时候,美军在上甘岭地区发起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全线争夺重点转向上甘岭地区。经过连续9天的争夺,在10月15日凌晨,38军全部撤出白马山地区。
此战,志愿军伤亡6700余人,韩国方面则称之为白马山大捷,这也是志愿军首次败给韩国军队的记录,同时也是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对志愿军唯一的获胜战例。
韩第9师因守住了白马山,获得了“白马师”的称号。当时该师的参谋长名叫朴正熙,此战之后朴正熙名声大振,为以后成为韩国总统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谷中蛟是朴正熙的大功臣,但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叛徒,是中华民族的败类。6700多名志愿军英雄伤亡的这笔账,应该记在他的头上。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背叛信仰和责任,以个人私利放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对整个团队和国家的背叛。
我们要始终坚守信仰和原则,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勇敢决策,不断调整战略,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铭记每一个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在白马山战役之后,谷中蛟以为自己成为了韩军的座上宾,恳求韩国准许他加入韩国军队。然而,他的叛国行为同样被韩国军队所不齿。
在他没有利用价值后,韩国将他当做战俘送进了战俘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被辗转送到了台湾,其具体情况至今仍无确切记录。
无论谷中蛟的结局如何,他选择投敌的那一刻起,便已经以一种耻辱的方式死在了人民的唾弃之中。每当人们提起朝鲜战争中的叛徒,相信都会在名单中找到谷中蛟的名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保持忠诚和坚定,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任何叛国行为都将招致人民的唾弃和惩罚。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感恩他们的付出和牺牲。